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和中国和俄国互办 旅游年的意义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以及中国和俄国互办 旅游年的意义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俄主题年有: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年、媒体年等。
1、国家年
中俄两国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中俄双方确定了“俄罗斯年”徽标,图案为代表中国和俄罗斯的大熊猫和棕熊,身着中、俄两国国旗,背景为中国天坛和俄罗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2、语言年
中俄双方于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活动期间,中俄双方在中国的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举办了260余场活动,社会各界参与者和受众达上亿人次。
3、旅游年
2012年,中国举办“俄罗斯旅游年”,2013年,俄罗斯举办“中国旅游年”。中俄双方在“俄罗斯旅游年”合作框架内成功举办了200多项活动,中俄两个旅游资源大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风土人情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年”活动得到了全面生动的展现。
4、青年年
2014年,中俄两国迎来建交65周年庆典。在此契机下,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在2014年和2015年举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在中俄两国的土地上播下了友好的种子,激发出中俄青年致力于巩固和加深中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的热情和意愿。
5、媒体年
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宣布2016年至2017年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作为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一次大型人文交流活动,“中俄媒体交流年”意义重大而深远。
俄罗斯对中国免签,不过有条件限制。俄罗斯作为中国友邻之一,早在2000年就以签署团队旅游互免签证协议。根据该协议,人数在5-50人的旅游团队可以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免签旅游。赴俄罗斯旅游的中国团体享受俄罗斯免签政策,自由行不能享受免签政策。此外,持有外交、公务护照,随车、飞机、船执行公务的国际列车车组人员、机组人员、持海员证船员也是可以免签的。
什么是免签?
免签是外籍人士过境免签政策,是世界各国实施的免签制度中的一项内容,是指外籍人士依据过境国的法律或有关规定,从一国经转该过境国前往第三国时,不必申请过境国签证即可过境,并可在过境国进行短暂停留的政策。
签证,是一国政府机关依照本国法律规定为申请入出或通过本国的外国人颁发的一种许可证明。签证通常是附载于申请人所持的护照或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上。在特殊情况下,凭有效护照或其他国际旅行证件可做在另纸上。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些国家已经开始签发电子签证和生物签证,大大增强了签证的防伪功能。世界各国的签证一般分为入境签证和过境签证两个类别,有的国家还有出境签证。中国的签证分为入境签证和过境签证两个类别。
各国签证的种类多又不尽相同。根据持照人身份、所持护照种类和访问事由不同,一般将签证分为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签证和普通签证四种。有的国家根据来访者的事由将签证分为旅游、访问、工作、学习、定居等类别。签证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形式和称谓。例如,签注式签证、章式签证、贴纸式签证、还有机读签证、个人签证、团体签证等。
当前,按年龄分类,中国人对俄罗斯的认识可划出两类,一是现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一种“苏联情结”,对俄罗斯有一定的认同感,对俄罗斯的新变化更感兴趣,认知上也更客观。而另一类是二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对俄罗斯相对比较冷淡。年轻的中国人对俄罗斯的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俄罗斯文化传统、教育水平也重视不够。通过举办“俄罗斯旅游年”活动可以让中国人民更加了解俄罗斯,“俄罗斯旅游年”活动在中国的举行相信能够吸引更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俄罗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俄罗斯的了解。
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过去多表现在国际事务中,双边合作的内容显得比较空虚。更为严重的是,除了最高政治层面之外,双方民间的了解,还停留在前苏联时代彼此留下的印象。因此,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还需要不断增加诸如“国家年”、“俄罗斯旅游年”、“中国旅游年”等之类的新内容。
旅游年”是继中俄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后,两国间又一重大主题年活动。经中俄双方商定,今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旅游年”,明年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旅游年”。“俄罗斯旅游年”开幕式将于本月下旬在北京举行,除了开、闭幕式外,还包括旅游合作论坛、旅游景点推介会等200多场活动。
姜毅指出,中俄通过互办“旅游年”介绍各自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这无疑会对两国旅游合作起到促进作用。互办“旅游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扩大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交往,进而推动两国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
近年来,中俄旅游交往日益密切,两国互为重要旅游客源国。据俄方提供的数字, 2011年俄罗斯人来华人数达到240万,其中游客人数为150万;中国公民赴俄人数突破80万,其中23.5万人为游客。
“中国民众赴俄旅游人数不如俄罗斯人来华旅游人数多,问题在于俄罗斯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服务的硬件和软件上还有一些欠缺。”姜毅认为,中国人对俄旅游资源的了解很少,“旅游年”期间的一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对加强中国民众对俄旅游资源的了解、增加中国人赴俄旅游规模是个大好机会。
谈到近些年来中俄之间举办的主题年活动,姜毅说,这些活动的举办使两国之间始终有一个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社会氛围,这对加强双方睦邻友好的社会基础起到了促进作用。
他强调,媒体在加强两国相互了解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通过真实全面介绍各自历史、文化和现实,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发挥的作用一点儿不亚于其他渠道”。
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和中国和俄国互办 旅游年的意义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