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香格里拉旅游局,以及“香格里拉”究竟在哪儿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分类:生活>>交通出行
问题描述:
是四季还是holiday inn呢??
解析:
香港嘉里集团
“香格里拉”是香港上市公司香格里拉(亚洲)有限公司的品牌,该酒店集团隶属于马来西亚著名华商--“糖王”郭鹤年的郭氏集团旗下。香格里拉一向注重硬件设施的豪华舒适,加上亚洲人的殷勤好客之道,成为适合亚洲人文化的知名酒店品牌。
首开带资管理先河
郭鹤年,马来西亚声名显赫的华人企业家,祖籍福建省福州市,有亚洲糖王之称,郭氏集团控制着超过100家公司,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产。业务渗透到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他的主要经营范围从甘蔗种植、制糖、面粉、饲料、油脂、矿山,一直到金融、酒店、种植业、商贸和船运等等。1971年,他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并开始在亚太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
作为较早进入内地的酒店管理集团,香格里拉从1984年在杭州开设第一家香格里拉饭店开始,就实行带资管理,也是当时唯一采用此方式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格里拉所到之处,都成为当地标志性酒店,在内地成功地打造了香格里拉品牌。自2001年起,香格里拉开始“两条腿走路“,输出管理和带资管理齐头并进。今年,香格里拉加快在内地的扩展速度,宣布有8家酒店正在筹备中,并有15家正在洽谈中,到2005年将达到30家。
香格里拉在内地的大手笔与郭鹤年在内地投资是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初,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看中内地市场,开始全面布局。1984年,在风景如画的西湖畔,杭州人耳熟能详的杭州饭店的招牌不见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经过重新装修全新亮相,取而代之的名字是“杭州香格里拉”。杭州饭店是于1956建成的老饭店,曾经是当年***主席到访杭州下榻的酒店。这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第一次试水内地,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是浙江省旅游局,即现在的浙江旅游集团公司。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拥有杭州香格里拉45%的股权,也正式开始了在内地带资管理。
布局北京
在香格里拉的中国布局中,北京是第二站。
1987年北京香格里拉饭店落成,香格里拉集团占有49%股份,是当时京城最高、最豪华的五星级饭店。1985年,郭鹤年在内地进行的首项投资就是与国家经贸委合作,斥资3.8亿美元,兴建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国贸中心是包括酒店、写字楼、商场、高档国际公寓在内的综合建筑群,至今仍是北京CBD的代表性建筑,国贸饭店和中国大饭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1989年国贸饭店开业,1990年中国大饭店开业,香格里拉拥有两家酒店50%的股份。1995年,郭氏旗下的嘉里集团看到CBD地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档写字楼稀缺的状况,和北京北奥公司兴建了高级写字楼嘉里中心,其中包括嘉里饭店,香格里拉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至此,香格里拉在北京拥有了四家酒店。
香格里拉拥有“香格里拉”和“商贸饭店”两个品牌。“香格里拉”品牌主要为五星级酒店,多数酒店的客房量都超过500间,1989年设立的“商贸饭店”为四星级品牌,价格定位适中,国贸饭店是第一家。
香格里拉的设计一向以清新的园林美景、富有浓厚亚洲文化气息的大堂特征闻名于世,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就秉承了这种风格。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中国区公关总监王宏玲介绍说,中国大饭店、国贸饭店、嘉里饭店三家虽然距离很近,但却是三种不同的风格,针对不同的市场。中国大饭店装修和设计十分豪华,颇具帝王风范,适合许多跨国公司的全球CEO等高级商务人士下榻;国贸饭店则重点满足商务客人的需求,跟香格里拉在管理和服务上并没有区别,但更注重实用,与香格里拉酒店相比房价低、客房面积小,服务次数相对少一些;而嘉里饭店针对的是相对年轻的商务人士。
两条腿走路
90年代,香格里拉以迅猛的速度进行了其在中国内地的拓展行动,尤其是从1996年到1999年短短4年内共开设了9家饭店。
2000年后,香格里拉在国内开始了新一轮的酒店拓展计划,实施投资和管理酒店“两条腿走路”的策略。2001年,香格里拉接管了南京丁山饭店,改名为南京丁山香格里拉大酒店,以纯输入管理的方式介入。香格里拉公布了8家正在新建中的酒店,其中有一半是输出管理,另一半仍是自己投资兴建。
近两年来,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从策略性投资转向战略性投资,并加大了资本的投入量。香格里拉认为国际酒店集团在国内的扩张已成定局,在未来3至4年内,世界上所有的著名豪华品牌的酒店会在北京和上海占位,高档品牌以内地省会城市为主要发展目标,而大众品牌则以二类城市为主要发展目标,中国酒店市场会很快趋向成熟。
如今,香格里拉既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名,同时更是特殊自然景观、香巴拉精神、香巴拉文化现象和藏民族文化紧密融合的、一种绝尘净域环境的代名词。在微观区域上指四川稻城县、云南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和云南德钦县的三角区域,其中包括以下六个行政县。>>迪庆、香格里拉(原中甸县)、稻城亚丁、德钦、得荣、乡城
四川香格里拉与云南香格里拉之比较
1、云南香格里拉关云南省德钦州中甸县(现已改名为香格里拉县),而四川香格里拉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亚丁乡。
2、二地均属藏区,与西藏接近,而且二地相距也不过300多公理。
3、二地均属高原,平均海拨均达3000米以上。
4、二地风景相似,均以雪山、高原、牧场、草原、藏庙、高山湖泊为其特色,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
5、云南香格里拉开发较早,并争取到了香格里拉这一商标,经过几年的开发,交通方便,现在已开通了民航运输,与昆明、成都、拉萨相连,公路也与丽江、昆明甚至西藏相连。
6、四川香格里拉开发较晚,交通比较落后,目前只有公路与成都相连,距离较远,路况欠佳。
7、云南方面硬件如住宿、餐饮、购物等较为发达,而四川方面则很落后,云南方面已有数家四星级宾馆,二星级至三星级则很多,四川方面目前还以住帐篷为主。
8、两地政府及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也有相当差别,虽然现在四川各级政府在这方面已有大改进,但与云南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投入资金更不能相比,有几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四川旅游局每当旺季常有文件告之旅游行业:不要组织游客到有危险隐患的地方去,否则责任自负(显然稻城亚丁属于此行列);另外,四川的旅游车经稻城到云南,往往有诸多限制(如四川景内相关部门要求交费,办理省际通行证等),而云南方向则没有限制,所以常在稻城亚丁看到云南方向过来的旅游车。
9、四川方面的景色更原始更古朴,隐藏在原始森林中,对游客更有吸引力;特别是藏民心中的三座神山(央迈勇、夏诺多吉、仙乃日)是最有吸引力的景区核心,再辅以草原、牧场等,可以说是旅游者最向往的地方,而且适合开展各类特种旅游登山、徒步、骑马、露营等。
10、云南方面并没有固定的某一景区,而是泛指中甸,又以几个散落的小景点(如碧塔海、松赞林寺、依拉草原等)为主轴形成了中甸的看点。由于中甸已经城市化,往往让游人感觉到来过之后会有一种失望感觉。
11、在原住民方面,云南香格里拉除了藏民外,还有没族及彝族,而亚丁景区则完全是藏族,更有藏区特色。
12、在周边景区方面,云南香格里拉有著名的丽江、虎跳峡,而且距离不远,对游客有相当的吸引力;而四川方面则有丹巴、康定、海螺沟、四姑娘山等,且沿途景色壮观,由于没有通飞机,只能乘车,所以可以看到千里川藏线、茫茫的草原、巍峨的雪山等。
13、由于交通的限制,去四川香格里拉,最少需要6-7天;而云南交通方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游览的时间。
14、在费用上,四川相对较便宜(但旅途时间长,累计费用也不少),而云南相对消费较高,但由于硬件不同,游客也消费得情愿。
15、云南方面各种管理措施较好,人才的培训也跟得上,所以各方面的服务更好;而四川方面,除硬件外,软件方面也比较欠缺,所以常有游客投诉及抱怨。
总之,由于云南香格里拉开发得较早,交通及各种软硬件条件较好,知名度也较高,前往的游客自然多,甚至可以达到数倍至数十倍于四川;同样,也是由于四川开发得较晚,景区条件较好,风景更优,没有受到破坏,更自然、原始、古朴,正在吸引起来越多的游客前往。
香格里拉的由来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记叙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次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各种信仰和平共存,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那里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在这里,其实香格里拉已经是成为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度了,一种和谐、宁静充斥其间。当1934年4月英国伦敦麦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时,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小说出版后,立刻被独具慧眼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影片风靡全球,主题歌"香格里拉"唱遍全球。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新加坡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正如《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所指出的: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就这点在东西方上认识是大致一样的,"世外桃源"、"乌托邦"在中国也同样是如此,那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对一种宁静和谐的向往。香格里拉最先兴起是在西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消失的地平线》是在一战过后,二战待发的时候,此时的西方经济不是很繁荣,人民普遍处在一种心灵迷漫的状态中,这点可以从希特勒的上台得到社会背景方面的佐证。人们普遍希望富强、繁荣,只是现实中却还不能够得到这种的满足,这是一种心灵的渴求。也正是《消失的地平线》出现并引起轰动的深层次社会背景。一如当今现实的社会中反腐巨片及清宫秘史的热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渴望与无奈的心情。话题撤远了。回归正题,这当中首先要说的是:A、宁静和谐是香格里拉的主题,这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想象中,渴望中。但是不一定需要很真实。因为詹姆斯·希尔顿是个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不是史官。B、詹姆斯·希尔顿本人没到过这地方,他的小说的素材来自美国人奥地利血统的洛克的探险照片、日记、记录。讲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洛克,他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应《国家地理》杂志的稿约而来到中国的西南边陲地方进行植物学的研究的,在中国的二十年代就深藏中国的丽江古城里,只是被当地的淳朴人文、厚重历史、多样民俗所深深吸引,一呆呆了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才恋恋不舍的离开。C、还值得一提的是,此篇小说的结尾与中国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秒,同样是那四个西方人士离开后,想要再次返回的时候,已经无法返回了,无法找到旧时的道路了。D、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小说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佛教不足为其,因为藏传佛教在中国的雪域高原上广为流传。其中的道家和儒教可以说是中国所特有的人文静观。基督教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中同样存在,西方的传教士在19世纪的时候已经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从事此项活动,现今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还保存有基督教堂,著名的如:茨中教堂。E、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是藏语中的香巴拉的音译,文中也提到他的含义是宁静美好、心中的日月的意思,与藏语香巴拉的意思完全吻合。
综合以上几点,现今的学者普遍认为,香格里拉是一种向往的地方,是心灵中的理想国度,未必真实存在,一如中国的桃花源一样。不过其原型在中国西南的横段山脉中,因此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区为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概因当年的洛克就在这一地区活动了数十年。此川滇藏地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云南迪庆中甸)、梅里雪山、虎跳峡、最后的香格里拉(四川稻城亚丁)、四川泸沽湖、贡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阳谷(四川得荣)、乡城、西藏芒康、昌都、波密、墨脱、雅鲁藏布江这一大片域。这一带的风景与《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总体一致,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很有特点的东西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如;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等。但是不是具体提到某个地点。
现在云南有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州府中甸于2001年批准更名而来的。这倒不是说书中说的香格里拉是在这个地方,而是当地政府出自开发旅游经济上的考虑而做出的决策。说起这个香格里拉还有个趣闻:早在七八是年代,就有消息不断传出,香格里拉已经被找到了,在印度在尼泊尔等等,但是后来都被认为是旅游经济上的需要而进行的炒作,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认证得来的。云南可以说是很早就认识到开发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方99年的世博会。他最早提请中央政府批准香格里拉的更名,当四川政府认识到旅游经济的重要性的时候,香格里拉的名称命名已经不可更改了,于是四川政府就在四川境内的稻城亚丁的日瓦乡更名为香格里拉乡,这还不够,还将稻城亚丁加个前缀—最后的香格里拉,这还不够,还将最原汁原味的香巴拉名称授予稻城亚丁,因为县级城市的更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而不好擅自更该,于是就在四川境内以香巴拉的名称来称呼稻城亚丁。这是一段国内香格里拉的纷争的由来及内幕。当然说这么多的香格里拉,将我们本土生产的桃花源给遗忘在一旁很不应该,当然中国的桃花源更早,只是近代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没能够左右世界经济的时候,古代文化上的先行优势不一定能够被世界所充分了解。套用中国一句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现今的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到过该地区的人的心中,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众多独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的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
香格里拉市东与四川省稻城、木里二县接壤;西、南与丽江市、维西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德钦县一衣带水。市境境域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
香格里拉(Shangri-la)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
在香格里拉市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分布着两个高原湖泊:属都海与碧塔海。
县城附近有藏传佛教十大寺院之一的松赞林寺(也称小布达拉宫,汉名归化寺),纳西族发源地白水台等景观。据说附近还有两个山谷被命名为“香格”峡谷和“里拉”峡谷。
2002年5月5日,与云南省的怒江州、丽江县和四川省的稻城县共同竞争“香格里拉”称呼,后来由国务院批准,由中甸抢注而改名“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市是云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市份之一。
扩展资料:
地质地貌
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沙鲁里山脉由四川甘孜入县境,分两支将县境东西两侧包围,金沙江从土照壁进入县境,南流至金江乡撒苏碧与丽江石鼓之间,突转向东北,至洛吉吉函流入四川坪子了境,将县境南部包围。
香格里拉成为两头窄,中间宽,“雪山为城,金沙为池”的雄伟太势。县境地形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巴拉格宗海拔5545米,最低点洛吉吉函海拔1503米,海拔高差4042米,平均海拔3459米,县境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河谷。
民族
香格里拉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瑶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二十几个民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格里拉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香格里拉旅游局和“香格里拉”究竟在哪儿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