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全球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旅游业发展趋势以及全球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高幅提升。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人们把更多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投入到精神层面的消费。由此,旅游业的崛起势不可挡。据不完全统计,旅游业带来的消费在居民消费领域中增长最快,并且仍在逐年上升。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在2019年,我国旅游经济持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稳固。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入出境旅游总人数3.0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旅游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旅游需要亲身去体验和感受,换句话说,旅游是一种线下活动。因此,很多旅游企业更多提供的是一种线下服务,比如旅游团,住宿和交通行业等。这种传统属性着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发展的自由度和可调整性,但旅游业又是如何做出创新,寻找未来发展新方向的呢?
疫情的爆发无疑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基本切段了线下业务,出现断崖式下跌现象。为防止疫情扩散,全国各地加强了防控力度,具体表现为游客退订酒店机票,旅游景区暂停营业等,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69%和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
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出台了一系例扶持类政策帮助旅游企业排忧解难,包括退还旅行社质保金、出台旅游业复工复产指导意见等。这些措施不仅缓解了旅游机构及企业的短期压力,更促进了旅游业恢复发展甚至是转型升级。
旅游企业也在积极展开自救,通过景区设备升级改善,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景区整体服务水平方式蓄力,与此同时也在尝试新的模式,比如ZMAX HOTELS和潮漫酒店2.0升级版投入数字化运营,开创智慧化无接触服务。在疫情逐渐恢复之后,旅游市场也在逐步回归,到目前为止,全国旅游景区总体运行较为平稳。
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三大趋势
(一)周边游、自驾游会成为火热旅行主题
因为疫情期间倡导不外出,许多人长时间待在家里,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无疑增加了对外出的期待和渴望。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将在疫情转晴时逐步得到释放,但由于人们对不确定因素仍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会更多选择在现居住地周边旅行,既能满足外出愿望又有一定的地域保障,因此周边游会日渐火热,在疫情过后的初期成为大多数人的出行首选。
因此,疫情过后,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可以更加注重本地游客的旅游需求,将旅游活动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重点推出周末、节假日等短期旅行项目,及满足人们“出去透透气“的需求,又不会因为行程太远或者时期太长而有心理负担甚至排斥。
(二)低密度康养式旅游体验将更受人们青睐
新冠疫情唤醒了人们的危机意识,促使人们更加看重生命健康,养生意识也将有所提高,由此人们想获得健康、舒适等体验的呼声高涨。低密度、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关注度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相应的康养类旅游产品也会更加热销。
(三)“云旅行”模式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针对疫情期间线下旅游市场的萎缩,不少旅游景区推出“云旅行”,尤其是众多打通了线上浏览通道的博物馆。“云上文博”悄然进入人们或枯燥无味的生活,不仅满足了大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饱满眼福,也响应了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同时博物馆也赢得口碑,无疑是一个共赢的局面。且对馆方来说,更是一场蓄势待发,在闭馆的日子里先建立流量,通过“云上文博”的方式刺激人们的感官体验进而激发他们对线下参观的渴望,到重新开馆之后将会把这些流量转化为线下收益。“云旅行”虽火爆于疫情期间,但对旅游业的未来的发展却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虽然提高但因工作也会越来越忙碌,空闲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而“云旅行”则可以合理利用人们的这些时间打造线上旅行,“云开阔”人们的视野,通过线上传播引流客户到线下旅游景点参观。
综上所诉,我国旅游业越来越发达,尤其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夯实了旅游业消费的物质基础,并且在疫情期间,旅游业虽受到沉重的打击,但仍在继续创新发展模式,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谋求新的生存法则。
旅游景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游(600749)等。
本文核心数据:旅游人次、旅游收入
疫情对行业冲击较大
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旅游业持续低迷。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
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06%;国内旅游收入为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0%。2021年,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为32.46亿人次,2.92万亿元。目前,旅游业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短途周边游成新热点
受疫情影响,安全、便利成为居民出游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020年国庆假期以来,游客平均出游距离及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均有收缩趋势,分别由213千米、14.2千米下降至141.3千米、13.1千米。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短途游。根据携程旅行数据,2021年,在携程购买2小时以内高铁火车票的游客人次同比增长近三成。
广州-深圳为短途游最受欢迎线路
根据携程旅行数据,2021年国内热门2小时高铁旅游线路主要分布在超一线以及一线城市,其中,广州-深圳为短途游最受欢迎线路。
综上所述,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冲击较大,短途周边游成新趋势。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旅游业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从国际旅游市场、数字化旅游、可持续旅游和旅游安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并为旅游业的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国际旅游市场
国际旅游市场是全球旅游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2019年全球旅游业创造了1.5万亿美金的收入,国际旅游市场贡献了5.5万亿美金的总产值。然而,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旅游市场自2020年起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尽管如此,国际旅游市场具有强大的复苏潜力。随着疫苗的逐步推广和出行限制的放松,旅游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此外,随着社会老龄化进一步发展,个性化、高品质、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将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在未来,国际旅游市场将继续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为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数字化旅游
数字化旅游是全球旅游业的又一个重要趋势。根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字旅游市场将达到15万亿美金,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25%。数字化旅游包括电子商务、移动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
数字化旅游的发展将深刻改变旅游业的商业模式,从而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数字渠道,旅游企业可以更好地推广旅游产品,吸引消费者。又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旅游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喜好和偏好,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
然而,数字化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过度依赖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可能降低旅游业的人性化和服务水平。又如,数字媒体本身存在安全风险和信息泄露问题,可能对旅游者带来潜在威胁。
三、可持续旅游
可持续旅游是全球旅游业的一个核心理念。可持续旅游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旨在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可持续旅游已成为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并受到各国政府和旅游从业者的高度关注。
可持续旅游不仅能够提高环境和社会效益,也能够创造巨大的商业机会。例如,开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又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然而,可持续旅游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挑战。例如,旅游业的高碳排放和景点拥挤问题,需要寻求环保和动态管理的解决方案。又如,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成本较高,需要找到适合的经济模式。
四、旅游安全
旅游安全是全球旅游业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恐怖主义和自然灾害等风险事件的增加,旅游业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国政府和旅游从业者都在积极提升旅游安全水平。
旅游安全需要涵盖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公开等多个方面。例如,各国政府可以加强与旅游业相关的安全合作,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演习等方式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又如,旅游企业可以提供完善的旅游保险和安全服务,保障旅游者的权益。
然而,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风险挑战,才能更好地提升旅游业的安全水平。
五、总结:
全球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旅游市场、数字化旅游、可持续旅游和旅游安全是未来旅游业发展中的四大趋势。在未来,旅游业将继续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创新、合作、可持续将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