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问答

佛教文化旅游?为什么近年来佛教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佛教文化旅游,为什么近年来佛教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佛教旅游胜地

法门寺

法门寺因供奉“释迦如来佛指舍利”,位于陕西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灵光寺

灵光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位于北京西山余脉翠微山东麓,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大昭寺

大昭寺因供有释迦牟尼在世时塑造的8岁等身像,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始建于公元647年。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于是,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这座大昭寺。大昭寺,藏语称“觉康”,意即释迎牟尼佛寺。

小昭寺

因供有释迦牟尼在世时塑造的12岁等身像,小昭寺位于大昭寺北面约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为佛陀12岁时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成为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移至大昭寺,又将公主携带的另一个尊佛移至小昭寺。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

五台山

五台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又被称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4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

普陀山因是观世音菩萨道场,又被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中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九华山

九华山因是地藏菩萨道场,又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峨眉山

峨眉山因是普贤菩萨道场,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白马寺

白马寺因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梵语为“佛教圣地”,俗称观世音菩萨的第二普陀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中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为土、木、石结构,始建于唐代,现在的规模为17世纪陆续扩建完成,集宫殿、城堡、寺院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西藏闻名于世的标志性建筑群、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的宝库。

为什么近年来佛教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了

寺庙旅游在90后和00后中爆火,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文化自觉的提高:90后和00后受到的教育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他们具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对文化历史的认知也更加深入。因此,寺庙旅游作为一种能够感受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旅游方式,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2.心灵寄托的需求:寺庙作为一种宗教场所,具有许多人心灵寄托的功能。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需要寻找一个可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寺庙旅游成为了一种心灵寄托的方式。

3.新颖的体验方式:对于寺庙旅游的体验方式,不仅仅是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还可以通过拜佛、参观庙宇、品尝素斋等方式,感受寺庙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新颖的旅游体验方式,也让寺庙旅游在年轻人中间更具有吸引力。

4.社交活动的需求:寺庙旅游不仅可以让年轻人感受文化历史和心灵寄托,还可以成为他们社交的方式。年轻人可以结伴前往寺庙旅游,共同感受文化和历史的魅力,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结交新的朋友。

因此,以上因素共同促使了寺庙旅游在90后和00后中间的火爆。同时,随着寺庙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地的寺庙也越来越重视旅游服务和文化体验,不断推陈出新,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有趣的寺庙旅游体验。

寺庙旅游在90后00中越来越火

旅游文化与佛教的关系

真正的佛教,首先应该是修行者的觉悟之道,其次才是修行方法的交流。僧人行脚弘法,是像法时代佛教流传的一大特色;而在正法时代,更重要的则是僧团的或集中或分散的入静参悟。

末法时代,人浮于事,求佛拜菩萨从当初的求智慧求开悟沦落为求富贵求通达,这已经是对佛法的误解;僧伽修法事以香火与信众结缘,觉悟的因素又大为降低;至于智慧之学竟然成为“旅游”的资源,那已经不是什么“文化”,与佛陀当初创教几乎没有了什么“关系”。

旅游中,您可以看到山看到水,这没有问题;您看到寺看到僧,这也不证明您眼力好。

倘若您能从行云流水中,觉悟到一真法界的本性原来是如如不动的;从法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中悟彻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佛佛同道,并彻见到自性的光明——则您不仅仅是在“旅游”,您已经进入到了“文化”的内涵;不仅仅看到了您外在的许多游人,您也在彻见自己无始劫前的本源“佛性”了。

佛教圣地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哪些问题

★积极:

1、促进宗教文化的传播;

旅游分很多类型,其中宗教旅游就是一种。选择宗教旅游的人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宗教文化的传播。

2、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承;

宗教文化的传承是很多时候是需要经费的。例如宗教的一些建筑的维护、宗教书籍的印刷、宗教文化活动的举办等。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应的经济发展,会给宗教文化旅游的相应景点带来可观的收入。

★消极:

1、对宗教场所的破坏;

众所周知,观光旅游就是到实地去观看。有些宗教的特色建筑如果在旅游开发时保护不当,很容易在游客观光过程中损坏,而这些特色的建筑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可恢复的。因为宗教的建筑往往倾注了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往往不同的时期的宗教文化总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的载体就是同期的建筑,建筑一旦被破坏,相应的宗教文化就很有可能消失。

2、对宗教色彩的破坏;

不法分子会利用旅游的机会,借着宗教文化的幌子做出一些不利大众的事情,这些也许就会给纯净的宗教文化抹黑了。不过这些行为在现实中还是占很小的比例的。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O(∩_∩)O~

佛教文化旅游和为什么近年来佛教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