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驾游攻略

东坡森林公园?关于龙陵东坡森林公园的作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东坡森林公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龙陵东坡森林公园的作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哪儿

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西湖区中部,距离杭州市中心约10公里。整个森林公园的面积达138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6.7%。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杭州的绿肺,负氧离子平均达到7000个/立方厘米。森林公园内有很多个杭州城区的唯一,比如全国最长的山体游步道——西山游步道,全长108公里。在西山游步道围绕的范围内,玩乐的地方可真是数不胜数。钟情山水的游客,还可以体验乡村旅游,龙坞茶村、外桐坞艺术风情小镇、大清村、双灵红茶村等。一路游览过去,村落、寺庙、公园、古迹串景成珠,乐趣无穷。是一处适合赏景、登山、休闲的绝佳去处。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中西部,距杭州市中心约10公里,仅需0.5小时~1小时车程,是杭州城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公园自北向南分为龙坞、大清谷、灵山三个片区,总面积1775.2公顷(26628亩),大清谷、龙坞、灵山出入口距杭州市中心分别约13公里、15公里、30公里,与市中心距离呈梯度关系,呈现近郊乡村到远郊乡野的乡土风貌,适合“短时间、短距离、多频次”出游模式。西山地形地貌宜游性极强。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属山脉为天目山山脉,位于天目山脉余脉与平原交接地带,且地处钱塘江畔,丘陵地貌尽显灵秀之风韵,山脊脉络清晰,丘岗平缓青翠,山谷幽深宁静,地势不高,富有亲和力,可行可栖,宜游性极强。

西山森林生态环境清新宜人。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93.4%,多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湿度80左右,空气负氧离子平均4000个/m3左右,山风凉爽,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舒适度极高。

森林公园是离杭州中心城区最近的天然氧吧。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养眼之景,西溪是养肾之地,西泠是养心之所,那么,西山则是杭州人的最佳养肺之处,是杭州城市腹地最大的森林氧吧,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其中白龙潭景区最突出,保健疗养功能极高。

西山自然景观资源种类丰富。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杭州城区西部群山的精华,美景引人入胜,是历代文人骚客喜游之地。有多个杭州城区的唯一:杭州城区第一高峰——如意尖,登顶可将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奇汇”景观、杭州古城新貌尽收眼底;杭州城区唯一的地质溶洞——灵山洞、风水洞、仙桥洞等,并且集聚成溶洞群,灵山洞洞内高大深邃,空阔奇幽,有世界上第二大石笋;还有杭州城区的唯一自然大瀑布——白龙飞瀑,宛如白龙游弋空中、跌入潭中,溅起无数水珠。龙坞白龙潭一带传统有“龙门八景”,由千丈岩和与其相邻的石关、鱼石、四顾坪、老龙潭、龟王殿、鹦鹉石、盘谷等景点组成。灵山一带有清代以来享有盛名的“湖埠十景”:云泉晨曦、龙鳞曲柳、董坟松涛、茱萸晚霞、暗水明出、冬暖夏凉、明水暗入、樵夫双曲、围墙石壁、双狮滴潭。

森林公园南、北亚热带过渡的生物地理气候造就南、北植物并蓄,森林景观在华东地区具有典型性,是亚热带森林植被代表,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茶园经济林等,多树种混交,绿色基调中纹理富有变化,春天花朵点缀,夏天浓绿,秋冬色叶斑斓。林相细致纹理的明显季相变化特点是亚热带多树种混交阔叶森林景观特色,可仔细品味。

西山文化底蕴深厚。森林公园人文景观有茶文化、龙文化、宗教文化、竹文化,其中龙井茶文化不仅具有全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西湖区是中国茶文化之乡,龙坞是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地之一。有佛道-的宗教胜地——金莲寺。

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边线长,便于杭城市民及游客多方向进入森林公园。公园出入口有19处,主要出入口有留下街道下凉坞出入口、大清谷出入口、白龙潭景区出入口、灵山景区出入口。已具备较好的游览条件。

杭州西山森林公园位于西湖区中部,距离杭州市中心约10公里,与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隔路相望,紧邻杭州绕城快速道、320国道。整个森林公园的面积达138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6.7%。

森林公园内有很多个杭州城区的唯一,比如杭州城区第一高峰——如意尖,登顶后可将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汇以及杭州古城新貌尽收眼底;杭州城区唯一的地质溶洞——灵山洞,洞内空阔奇幽;杭州城区的唯一自然大瀑布——白龙飞瀑,宛如白龙游弋空中。

森林公园内的历史人文古迹也众多,苏东坡、朱熹等众多名人留下了众多诗词歌赋和摩崖石刻,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墓地也在境内;南宋的皇帝赵构正是登上小和山,流下了“西溪且留下”的感叹;***、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多次登山览胜和踏访山下的外桐坞村

此外,龙坞是西湖龙井的发源地和主产地之一,灵山是红茶“九曲红梅”的主产地,小和山上的江南名刹金莲寺,在历史上和灵隐寺、法华寺并称江南三大名寺。

关于龙陵东坡森林公园的作文

松山是我家乡的一座山,我不知道游览过多少次。但那次和同学们一起游松山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它让我感动于同学间浓浓的情谊,更让我为拥有这样的情谊而欣喜、庆幸。那是一个夏日的早晨,我约了五六个同窗一起去游松山。跳出了围墙圈出的狭小空间,逃出了数学题的曲折弯绕,远离流行歌曲的无病呻吟,我们终于来到了这大自然的怀抱——松山。走进树林荫蔽的山中小径,我们仿佛突然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潺潺的水声在耳边若隐若现,声声鸟鸣不觉于耳,心情而随之放松、愉悦。我们每个人都很兴奋,一会儿摸摸这的大树,一会又碰碰哪儿的岩石,一蹦一跳地走着、笑着、聊着共同的话题。体力在我们的玩闹中渐渐消耗,刚到三叠水大家便都感到体力不支。冰凉的山泉水,热热的大石头。同学们躺在上面,浑身懒懒的,真恨不得睡上一觉。我也不例外,腿中像是灌了铅,仿佛有千斤重,真是不想走了。可其他人都向前走了,我也不能落下,跟着大伙儿向山上赶。慢慢的,我不再有心情欣赏鸟鸣声、溪水声,只觉得又累又渴,唯一想的就是早点下山吧。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在山顶上稍事休息,准备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次,我可是深有体会。为了快些下山,也为了想伙伴们显示我的体力,我飞奔直下,却不知危险就在眼前。速度太快了,我像失了控的汽车!我想停,但脚下却怎么也停不住,相反,速度却越来越快了,我心里害怕起来。这时,耳边响起伙伴们焦急的声音,“慢点,危险!”,“往边上去,往边上去!”伙伴的声音启发了我,我急中生智,冲向路边一条从石头上流过的小溪。“噗通!”我跌进溪中,顿时透心凉,成了落汤鸡。囧!我正要起来,没想到腿痛得要命。我低头一看,才发现腿上划了一个大长口子,鲜血渗了出来,顺着腿往下流!真是又受伤又跌面儿。我疼得呲牙咧嘴,脸上还阵阵发烫。幸亏,伙伴们及时赶到。大家不仅没有嘲笑我,反而焦急地问我伤得怎么样。大家七手八脚地为我用清水冲洗伤口,一边轻声安慰我。同桌明明一边给我贴创可贴,一边埋怨我太不小心。我看着他焦急的神情,冲他微微地一笑,让他放心。最后,我被大家馋了起来。就这样,大家轮流搀着我,慢慢地往山下走。正值酷暑,没走多远,大家就都满头大汗。看着同学们脸颊上的汗水,听着他们微微的喘息,我心里涩涩的,很愧疚。但,大家却没有一句怨言,倒还一直问我热不热。同学们把身上剩下的矿泉水先给我喝,还一个劲儿地说,他们不渴。在大家的搀扶下,我走出了景区大门,太阳没有了树林的遮蔽,忽然闪亮亮地照射在眼前,我却突然觉得,天很蓝,蓝得没有一丝杂质;云很白,白的一尘不染;风很轻,轻的一抚即散……这次的松山游让我体会到友谊的伟大。友谊给了我力量,支撑我走出大山;友谊给了我信心,让我知道无论何时,我都并不孤单;有了友谊,我知道,我是幸福的。我想告诉我亲爱的朋友们,大海之所以浩瀚,是因为它汇聚了千万条河流;大山之所以高耸是因为它凝聚了千万块巨石;大漠之所以广袤,是因为它团聚了千万颗细沙。而我们,拥有友谊的我们聚在一起,便有了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斗志和勇气——这是我在松山的密林里想到的。

茅山森林公园在哪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境内。茅山形胜独特,风景秀丽,2001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主峰大茅峰372.5米,与二茅峰、三茅峰依次相连,逶迤起伏。茅山属低山丘陵地区,不仅风景秀丽,物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林茶果尤其是药材,是天然的药物宝库。

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革命先辈在此与敌开展游击战,使之成为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主要景点

1、茅山道院

茅山宫观道院最盛时多达257处,有房屋5000余间。太平天国时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宫五观”。三宫为崇禧万寿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五观为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

2、印宫-元符万宁宫

“印宫”位于茅山积金峰南麓,为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修炼之地。印宫现有房屋107间,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主要包含睹星门广场、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广场、勉斋道院、太极广场、老子神像、老子广场、二十四孝图等建筑群。

3、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坐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由镇江市全体党员交纳特别党费,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后刻有114字纪念碑文。

4、华阳洞

该洞位于老虎岗西北坡林间的山岩之下,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天轮石灰溶洞。这就是茅山著名的华阳洞、玉柱洞、汕人洞,其中最见钱名的是华阳洞;此洞之口上端坐间石刻有“华相洞”三个红色大字,每字大约1未见方,传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手迹,壁上另有石刻20余年,隐约可强印均为历代文人星客甚名游洞之后所题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茅山风景名胜区

关于东坡森林公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