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驾游攻略

潮州三日游攻略自由行?潮州凤凰山旅游攻略

一、潮州凤凰山旅游攻略

1凤凰山是一处非常适合旅游的地方,但需要注意一些问题。2凤凰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游客较为集中,因此旅游旺季时可能会比较拥挤。此外,凤凰山景区内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比如险峰岩需要特别小心。3可以安排一日或者两日的行程,其中包括主要景点的游览,如凤凰泉、杂树林、险峰岩等,也可以在附近尝试一些潮汕特色美食。同时,建议准备好足够的饮水、雨具等物品,以应对突发天气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二、潮州有哪些名人

潮州有如下名人:林大钦

林大钦生于1523年12月9日(明嘉靖二年十一月三日),字井丹、邦阳,号石洲,潮州府潮阳县县廓都(今汕头市潮阳区)人。[1-2]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中嘉靖庚戌科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浙江提学。晚年归老,于1588年(明隆庆二十二年)2月12日离世。

三、潮州有过哪些名人

潮州有如下名人

1、林大春

林大春生于1523年12月9日(明嘉靖二年十一月三日),字井丹、邦阳,号石洲,潮州府潮阳县县廓都(今汕头市潮阳区)人。[1-2]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中嘉靖庚戌科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浙江提学。晚年归老,于1588年(明隆庆二十二年)2月12日离世。

林大春官不显赫但文名颇著。为人操守高洁,为官廉洁刚正,晚年作为潮州府最为著名的乡贤之一,积极参与乡梓事务,对当地社会具有很大的贡献。代表作品有《井丹集》、《潮阳县志》等。《明史》“艺文四”收有《井丹集》目。

2、翁万达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明朝中期名将、诗人。潮州府揭阳县(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人。翁万达出身寒门,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

四、广东省内三日游,有什么好的推荐

3天的时间可以走走粤北地区,看看那里淳朴的乡村景色和有“广东第一峰”之称的石坑崆。一个人的自驾随走随停,极之惬意。

靘雾山

就在阳山、清新、英德三地的交界处的杜步镇,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丛,峰丛之首海拔830米,也因常年云雾缭绕,故名为“靘雾山”。

这里也是徒步者的天堂,驾车可到达顶峰下的庙宇处(海拨600)。从庙宇爬上山顶需爬行999级石级,也叫长久梯。

搜索导航地点:阳山县杜歩东山村。然后按靘雾山路牌指示行驶即可。

卡斯特盘地的乡野景色

广东清新县石潭镇与阳山县七拱镇的交界处,有一卡斯特地貌的小盘地。东邻英德市九龙、明迳镇,南、西与本区的浸潭镇接壤,北至阳山县的杜步、七拱镇,地处英德、清新、阳山的交汇地带。

从高处眺望,阳光照耀着零散分布小村庄显得别具特色。虽然说不上五彩斑斓,色调倒也非常地迷人。

这座形状奇特的小山,一面如刀削般笔直,正面看像是一座房子。

从侧面看如一只匍匐,抬着头前行的猛兽。

107国道、S114线贯纵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清光绪初,驻地旁有一白石潭得名。

国道323线乡村小镇

从阳山的岭背沿国道323线向称架镇方向行走,国道沿途景色美不胜收。

岭背古镇,地处阳山县北部,距县城22公里,国道323线、省道260线横贯而过,交通便捷。茄龙村,村后河边竹林绿道,同时领略该村的人文风貌,栩栩如生彩绘的墙体。

上游的秤架河与黄坌河在岭背镇交汇,使岭背镇拥有优美的水乡景色,交汇处的莲花村、岭背村,搭配着河边的古街道,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阳山县岭背镇蒲芦洲村,这里的沙田柚相传也有150年的历史。相传旧时广西容县沙田村有个在外地做官的夏纪纲带回两株杨核子苗,种植于塘边肥沃的土壤上,并嘱家人精心护理。沿途摆卖的沙特柚。

坐落在青莲水畔上的小村落,清澈碧绿的河水村前缓缓而过,横跨江上的水槽。

接近称架镇时,正在大搞乡村旅游的坑口村。

广东第一峰

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一片绿洲,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常绿阔叶林茂密,溪流四季不断,深潭瀑布众多;景区内的石坑崆是广东最高峰,海拔1902米。

朝暮之间,登上极顶,云海日出,瞬息万变,壮丽多姿,时有云海蜃楼奇景,隐现于彩虹之中,无时不带给游人种种遐想。

广东第一峰原始森林风景区位于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距广州市区220公里,面积约138平方公里。广东第一峰已经被开垦了许多的公路,游客可以方便直接开车上去。

登上最高峰顶端,可以看到云海日出,壮丽多姿。一幅幅怡人美景,令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夕阳西下,天空慢慢变蓝,然后显出一道红色线条的极致景象。

广东第一峰真是美景如画,不到广东第一峰你真不知道广东有多美。

从广东出发,要观赏上述所介绍的几处名不见经传的乡野景色只能沿着国道和省道行走,虽然耗时,但绝对的值。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章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